:::
:::

淞滬保衛戰

  

徐蚌會戰失利後,國軍主動放棄淮河防線,撤守長江南岸,所有部隊均歸京滬杭警備總司令湯恩伯統一指揮,以13個軍防守西自湖口,東迄上海,約9百餘公里之正面,除保留安慶、浦口等橋頭堡外,與共軍隔江對峙。惟民國38年(1949)4月20日,江陰要塞司令戴戎光叛變,長江江防終被共軍突破,戰局急轉直下,4月23日起南京等地先後失陷,淞滬地區汲汲可危。5月初國軍部署大致完畢,淞滬保衛戰於焉展開。

戰局發展至5月25日,共軍分由北面及南面指向吳淞口咽喉,兩大主攻部隊均被國軍擊毀或阻遏,然浦東及上海市區大部陷於敵手,無力恢復,人財物力已非我有,雖勉強維持黃浦江及蘇州河之防禦,但部隊殘破,難以持久。5月25日,蔣中正為維持國軍總體戰力,遂令上海部隊轉進舟山群島,是為淞滬撤退。5月26日拂曉後,最後船舶駛出吳淞口,27日後陸續抵達舟山,旋奉令分別留駐該島及轉運臺灣。

瀏河、太倉間作戰

  

  民國38年(1949)4月20日,共軍渡江之後可謂勢如破竹,其警備第八旅據茜涇營,第二十九軍據常熟、支塘鎮及新塘市、沙溪鎮、直塘各附近,第二十八軍據吳縣東北地區,一部竄抵崑山西北地區,圖窺淞滬。而國軍第五十二軍守備上海外圍,當面與共軍接觸。5月12日9時,共軍分股向瀏河、潘家橋、羅店、嘉定、太倉間進竄,此為瀏河、太倉間前哨戰,也揭開淞滬保衛戰之序幕。同日激戰至15時,卒以兵力懸殊,至無進展,於是逐次掩護,向獅子林轉進。

獅子林、月浦、楊行間作戰

  

  獅子林、月浦、楊行間作戰,係淞滬保衛戰的第二階段戰鬥,民國38年(1949)5月12日,共軍第二十九軍主力於攻佔瀏河、太倉各前進據點後,即以百里奔襲,企圖急襲吳淞,斷我淞滬咽喉,遂於13日1時,繞過羅店前進據點,傾巢向獅子林、月浦、楊行主抵抗線之陣地猛撲。14時許,共軍新增8個團的兵力,雙方互有攻防與傷亡,所幸該主抵抗線仍為第五十二軍鎮守至25日。自14日至25日上海轉進期間,第五十二軍奮勇守住此一主抵抗線,不讓共軍越雷池一步,保護住後方的吳淞地區,這是淞滬大撤退能夠成功的重要關鍵。

浦東、高橋之役

  

  民國38年(1949)5月19日,共軍第三十軍續進犯國軍第三五三師高橋東南之陸家宅、亘西塩、倉橋之線各要點,第九十九師於同日22時,奉命移駐浦東機動使用,20日拂曉以第二九五團、第二九六團向陸家宅、亘西塩、倉橋之線,向已失碉堡攻擊,迄傍晚除將所攻克堡壘交友軍接管後,撤回高橋附近集結休息。22日18時接替第三五三師高橋附近陣地,23日共軍向瞿家宅第二九七團陣地猛撲,被守軍擊退。至夜交警滬南、七寶莘莊之線被突破,市區情況急變,且至海濱浴場等處均告失守。所幸24日第九十九師第二九五團、第二九六團之一部重新佔領高橋鎮東端,及海濱浴場主陣地帶,並加強工事就地固守,復擊破共軍數度之偷襲,直至奉命撤退後數日,該地留置部隊仍在與共軍搏戰。第九十九師第二九五團、第二九六團之一部能鎮守住高橋以東,及至海濱浴場之主抵抗線,對淞滬撤退的損失減至最低做出貢獻。

淞滬撤退

  

  淞滬保衛戰中,隨著浦東及上海市區大部陷於敵手,國軍為使江浙閩海岸以東,有可用之兵,以鞏固復興基地臺灣,因此將可移物質盡量搶運臺灣,另在舟山、金廈間建築反攻基地。民國38年(1949)5月25日夜間,開始淞滬撤退行動,由滬西及浦東兩兵團指揮官統一部署撤退掩護,按照船隻碼頭分配表,規定撤退順序,並派兵掌握船舶,及其從業人員清理與警戒碼頭,控制道路交通。至26日拂曉後,最後船舶駛出吳淞口。船隻出入均在夜間,共軍砲火雖不斷射擊,國軍船舶僅有數艘受傷。27日後陸續抵達舟山,旋奉令分別留駐該島及轉運臺灣。

  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