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第二次剿共

  

第一次剿共失利後,國民政府於民國20年(1931)3月改組南昌行營,由軍政部部長何應欽兼任南昌行營主任,除第一次剿共的第六路軍、第九路軍、第十九路軍繼續參與剿共,分由朱紹良、魯滌平、蔣光鼐任總指揮外,再自湘南調第五路軍、魯南調第二十六路軍入贛剿共,各由王金鈺、孫連仲任總指揮。

共軍參戰的軍力,以朱德率領的第一軍團之第三軍、第四軍、第十二軍,彭德懷率領的第三軍團之第一師、第三師、第四師、第六師,以及鄧毅剛的第三十五軍為主力。

第二次剿共於民國20年(1931)4月1日展開,主要作戰地區在贛南之樂安、建寧、興國之間地區,先後發生東固戰役、東韶戰役、廣昌戰役等3次重要戰役。其中第五路軍的第二十八師、第四十三師在東固戰役遭到擊敗,損傷頗重;第二十六路軍第二十七師在東韶戰役亦有相當受損,加以各路軍之間協調欠周,第二次剿共仍以失敗告終。

剿共軍戰鬥編制

  

  民國20年(1931)3月,南昌行營完成第二次剿共的戰鬥編制,由南昌行營主任何應欽直接指揮剿共事宜,下轄第五路軍、第六路軍、第九路軍、第十九路軍、第二十六路軍等五路軍,分由王金鈺、朱紹良、魯滌平、蔣光鼐、孫連仲任總指揮,總計有20個師、4個獨立旅、3個空軍航空隊之兵力。
  同一時期,共軍編制有4個軍又4個師,另有地方武裝赤衛隊、游擊隊。可用兵力,據中共方面統計有3萬多人,國民政府則認為有6萬多人。

 

 

東固附近作戰

  

  民國20年(1931)第二次剿共戰爭中的東固附近作戰,是以王金鈺指揮的第五路軍為主力,蔣光鼐指揮的第十九路軍在右翼接應。作戰計畫為將第五路軍轄下的第二十八師、第四十三師、第四十七師、第五十四師等4個師兵分三路,分由永豐、吉水、泰和,向東固的共軍攻擊。
  5月16日,第二十八師及第四十七師1個旅開始對東固展開攻擊,第二十八師進抵東固西端時,突遭大批共軍襲擊,該師留守富田部隊,亦遭共軍圍攻,全師傷亡慘重,大部被共軍擊潰,僅有少部分成功突圍。
  此外,第四十三師亦在潭頭遭到共軍突襲,同樣受到鉅大損失,第二次剿共東固一帶的作戰,國軍以失敗告終。

東韶附近作戰

  

  民國20年(1931)第二次剿共戰爭中,東韶附近作戰是以孫連仲指揮的第二十六路軍為主力。計畫在3月下旬展開攻擊行動,並將第二十六路軍轄下之第二十五師、第二十七師分為兩路,第二十五師為左路,由宜黃經東陂,向橫石、洛口前進;第二十七師為右路,由樂安經招攜,向大金竹前進,最後兩軍會師,合攻東韶、小佈。
  正當兩師即將會師合攻小佈之際,沙溪國軍受到共軍襲擊,南昌行營電令第二十六路軍前往馳援,第二十六路軍乃派第二十七師轉往沙溪,行軍途中,在中村遭到中共第三集團軍及第四軍阻擊,全師傷亡頗重,5月20日往招攜突圍。同時,第二十五師亦遭到共軍襲擊,撤往東陂。東韶附近作戰結束。

  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