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救亡圖存下的文教

  抗戰時期的文化與教育發展有別於平時,在政策、執行及影響層面,皆因處於戰爭的狀態而有所改變,呈現出戰時特有的面貌。
首先以教育而言,教學須在穩定的環境下方能進行,戰時各級教育為因應戰爭動亂的不穩定性,將教育場所遷往大後方,學生們亦不遠千里從全國各淪陷區前往後方接受教育。
再者,以文化教育機關(構)觀之,原先位於南京、北平等大城市的中央研究院、中央圖書館、中央博物院、故宮博物院等單位,在戰爭爆發後為避免戰火破壞,須將典藏的文物遷往大後方,以保留這些無價的文物。
最後,以文化工作來看,抗戰時期特有的漫畫、歌曲、電影等文化產物,亦成為宣傳抗敵以及鼓舞人心的利器,並形塑許多特有的戰時文化。戰時對外文化交流,並未因戰爭而中斷,依舊有許多的交流活動,將中華歷史文物呈現在國際社會,成為另一種國際宣傳。

  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