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產品的生產與銷售,是影響農民生計與國家經濟發展的要項。在臺灣農業發展歷程,農會在產銷過程中扮演重要角色。日本統治時期臺灣做為日本糧食與原料的生產基地,自1900年起陸續成立農會與生產 組合。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期,臺灣總督府因應戰爭需要實施經濟統制,整合上述生產單位,建立市街庄、州廳、全島的三級制農會,這一體制成為光復後臺灣農會制度的基礎。農會的功能歷經發展,至今已具備農業供銷、推廣、信用、保險等多重功能,並持續朝開創行銷通路、研發加工與推動休閒旅遊等新方向發展。
從光復初期到1950年代,臺灣農業在日本統治時期的基礎上持續發展,成為維持臺灣經濟活動的重要角色。臺灣農產品不但供應島內人民的溫飽,農產品外銷賺取外匯,更讓臺灣能夠對外購買原物料與機器設備,成為日後臺灣經濟轉型的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