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國26年(1937)到民國36年(1947)間,戰亂導致財政支出不斷增加,政府大量發行法幣因應。但庫存的黃金及外幣都沒有增加的情況下,因法幣貶值而導致惡性通膨。民國35年(1946),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以不同的貨幣發行於臺灣,試圖將臺灣隔離於大陸地區的紊亂經濟情勢之外。但因臺灣與大陸依舊有貿易往來,始終無法避免法幣湧入而被牽連。
中央、地方政府均致力消弭通貨膨脹的危機。然因國共戰爭日漸不利,且金圓券未能嚴守發行限額,使人民失去信心,金圓券的改革在中國大陸地區面臨失敗。在中國大陸地區已然趨近崩潰的金圓券,自然無法獲得臺灣人民的信任,並牽連臺灣的經濟發展。
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