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瘧疾早在二戰前後,在本島已蔓延廣泛。戰後又因缺乏治瘧特效藥物,難以遏制瘧疾的流行。隨著中華民國接收臺灣,聯合國善後救濟總署(UNRRA)提供抗瘧藥物與滅蚊藥劑,採用「對人法」抑制瘧原蟲、降低威脅,並組織DDT噴射隊,撲滅瘧蚊,斬斷傳染媒介,以抑制瘧疾的流行。而美國洛克斐勒基金會則支持在屏東成立「瘧疾研究中心」(後更名為臺灣省瘧疾研究所)。另外,工作人員同步進行DDT野外噴射、家屋噴射以及河川自動沖流法等「對蚊法」的試驗,企求歸納出最有效的防疫模式。
中國農村復興聯合委員會在1949年8月遷至臺灣,加上韓戰爆發後,臺灣持續獲得美國援助,在防虐業務上協助政府各級衛生單位,並與臺灣省瘧疾研究所通力合作,共同訓練防瘧人員,落實瘧原蟲檢測作業,強化DDT噴射實務,並加強防瘧教育宣導,並於1952年參與世界衛生組織的四年防瘧計畫與全球瘧疾根除計畫,以達到澈底落實瘧蚊撲滅及完全根除瘧疾的目標。經過一連串努力與後續計畫之監控,世界衛生組織的瘧疾專家到臺灣查定撲瘧結果,認定撲瘧成功,中華民國終於1965年12月取得瘧疾根除證書,成為當時全世界完全根除瘧疾的八個成功國家之一。
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