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失業問題

  

  失業是經濟學與社會學都極度重視的問題,因為失業產生的連帶影響很大。雖然臺灣在日本統治時期的經濟角色,主要是做為日本政府的農業重鎮。另因臺灣係以自身的農產品換取日本的工業產品進口,故仍有相當的二級產業從業人口。如民國35年(1946)的戶籍資料顯示,臺灣雖有近七成的農業就業人口,服務業比例為近25%,工礦業則僅6%略強,總和達三成。有學者將此時的臺灣產業結構,稱之為「農工並存雙元發展模式」。

  然因光復後的工業成長狀況緩慢,勢難有效吸收原本的勞動人口,造成失業情形。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自民國35年(1946)6月起,曾多次舉辦技術人才登記,一則進行調查統計,一則備於日後任用。結果發現竟有超過三成的失業人口來自工礦業。加上原本最大宗的農業就業人口,也受資金、器材不足等影響,無法有效從事生產工作,形同陷入失業境地。龐大的失業人口,考驗著因頻繁戰事而備受影響的臺灣。

  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