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國34年(1945)8月14日,即中蘇友好同盟條約簽訂當日,國民政府主席蔣中正電邀毛澤東至重慶會商。在美國駐華大使赫爾利(Patrick Jay Hurley)的協調下,毛澤東、周恩來、王若飛等3人於8月28日飛抵重慶。蔣中正與毛澤東進行多次會談,正式的會談則於9月4日開始,由雙方代表會商,國民政府派出王世杰、張群、張治中、邵力子,中共派出周恩來、王若飛。至10月5日,共進行12次談判。10月10日,政府與中共代表於重慶簽署「國民政府與中共代表會談紀要」,又稱為「雙十會談紀要」或「雙十協定」。會談紀要共計12點,涵蓋政治、軍事、受降等問題。會談紀要的發表,對實質問題解決有限,主要成果在政治上相互承認及雙方繼續協商的意願。
民國34年(1945)8月14日,即中蘇友好同盟條約簽訂當日,國民政府主席蔣中正電邀毛澤東至重慶會商。在美國駐華大使赫爾利(Patrick Jay Hurley)的協調下,毛澤東、周恩來、王若飛等3人於8月28日飛抵重慶。蔣中正與毛澤東進行多次會談,正式的會議則於9月4日開始,由雙方代表會商,政府派出王世杰、張群、張治中、邵力子,中共派出周恩來、王若飛。至10月5日,共進行12次談判。
民國34年(1945)10月10日,政府與中共代表於重慶簽署「國民政府與中共代表會談紀要」,又稱為「雙十會談紀要」或「雙十協定」。內容共計12點:和平建國方針、政治民主化問題、國民大會問題、人民自由問題、黨派合法問題、特務機關問題、釋放政治犯問題、地方自治問題、軍隊國家化問題、「解放區」地方政府問題、奸偽問題、受降問題。會談紀要的發表,對實質問題解決有限,但在政治上則相互承認,並達成繼續協商之意願。
抗戰勝利後,雖然在政治層面上,政府與中共隨即舉行重慶會談,共商戰後局勢,營造和平氛圍。然而,即使在重慶會談期間,軍事上依然緊張,為接收淪陷區之日軍,先後爆發上黨戰役、邯鄲戰役。日本一投降,中共立即向日軍宣布,中共宣稱的「解放區」應由其受降。民國34年(1945)8月25日,中共中央委員會發表宣言,要求國民政府承認「解放區」和平政府與抗日軍,撤退包圍進攻「解放區」的軍隊;同時,劃定八路軍、新四軍、華南抗日縱隊接受日本投降之區域,給予參加接收淪陷區之工作。
對於抗戰後的受降工作,國民政府認為共軍阻礙國軍接受日軍投降、趁機擴張地盤,中共則指責國軍主動攻擊共軍,相互攻訐破壞和平。雙方為求輿論支持,各自透過宣傳管道進行宣傳戰。例如重慶會談後,民國34年(1945)11月底,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發布的文件「問答十條」,主旨即在「揭露奸匪自日軍投降後破壞交通,襲擊國軍、阻撓受降之真相,並駁斥其誣衊國軍迫攻其『解放區』發動『內戰』等荒謬宣傳」。
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