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臺灣光復初期,農家圈養家禽家畜做為副業,養殖規模較小,多使用殘羹剩菜做為飼料。至1950年代以後,生活漸趨穩定,禽畜飼養增多,廚餘已不敷使用,開始了人工生產、調配飼料的行業,運用豆渣、碎玉米等原料混合調製。此後隨著經濟發展與生活條件的提高,養殖業規模逐漸專業化與擴大,對飼料的需求與日俱增,飼料的穩定提供成為畜牧養殖活動發展的重要關鍵。臺灣各級農會為服務農民需求,多有飼料廠的設置。飼料廠將上游原料,如小麥、黃豆、玉米、豆粕、魚粉等原物料輾製、調配、加工,混合製成適合不同動物所需營養成分的飼料,以供畜產、水產所需。
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