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次進口替代時期約為民國62年(1973)至75年(1986)間,即在第一次石油危機之後。此時期各國興起貿易保護,臺灣的出口擴張遇到阻礙,國內的產業保護意識隨之抬頭。由於外匯不再缺乏,資本亦已充裕,政府遂開始轉向,放慢自由化速度,繼續維持過高官價匯率和關稅稅率,重啟指導式工業政策。原材料與機器產業成為進口替代的對象。目標是要建立自給自足產業,已不同於第一次的外匯累積和就業機會提供。
具體作為有:民國62年(1973)經濟部成立工業技術研究院,著手推動十大建設。民國68年(1979)行政院通過「科學技術發展方案」,隔年提出「經濟建設十年計畫」,以機械工業和電子資訊工業為策略性工業,並設立「新竹科學工業園區」。民國69年(1980)針對策略性工業修改「獎勵投資條例」。
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