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技術勞動力的供給

  汽車產業的興起,帶動周邊產業的發展,如零件、輪胎、強化玻璃,著名的南港輪胎公司就是在此背景下發展出來。而政府在推動車輛產製造政策的過程中,也考慮到人才的培訓,進而在職業學校內教導學子車輛維修知識、零件製模、鍛造等技術,提早培養相關技術人才,以整備車輛的修繕部門。

車輛零件的製造與修車人才培養

  除了創辦汽車工業,零件提供與車體修繕亦相當重要。「南港輪胎公司」是臺灣第一家大規模的輪胎公司,其前身為「省營臺灣工礦公司」,在土地改革的政策下將廠房讓售給民間,而成為車輛零件國產化的開端。到了民國69年,當時國內汽車衛星工廠已經高達上百家,規模相當可觀。此外,為了培養車輛修繕人才,政府也在工業學校開設課程教導相關技術。

臺中高級工業職業學校的汽車維修建教合作

  以今國立臺中高級工業職業學校(後簡稱臺中高工)的教學情形為例。臺中高工創立於昭和13年(1938),原校名為「臺中州立臺中工業學校」,設機械、電機、土木、建築、應用化學五科。二戰後行政長官公署派吳鑑湖為代理校長,民國34年(1945)10月更名為「臺灣省立臺中工業職業學校」,分高級、初級兩部。40年(1951)8月停招初級部,更改校名為「臺灣省立臺中高級工業職業學校」,並停招建築科。42年(1953)2月奉指定為「示範工職學校」,接受美援與進行工業職業教育之改革,並實施建教合作。44年(1955)增設汽車修護與建築木工二科,將原機械科改為機工科,電機科改為電工科,並實施單位行業訓練。在二戰後第三任校長徐景達任內,即62-73年(1973-1984),興建機工大樓、汽車電器工場、實習大樓。故以汽車修護科為例,除了在教室內進行引擎等小型零件操作,更在工場內學習修護汽車底盤。

  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