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產業轉型

  

  在政府致力重振並推動貿易以賺取外匯,民間資本得以逐漸累積,從而構成臺灣經濟不可或缺的力量。除政府必須有效運用這些得來不易的發展成果外,國內市場也因先前的發展成效而趨於飽和,面臨生產過剩的狀況。在此雙重境況之下,推動產業轉型便成為政府必須審慎籌劃的決策。

  另一方面,原本穩定臺灣政經局勢的重要基石——美援,卻於民國54年(1965)停止,這提升臺灣經濟發展的迫切性。政府規劃並頒布《獎勵投資條例》等施政措施,透過吸引國內、外資金投資工、礦、製造乃至觀光旅遊業,迎接美援結束的新局勢。

  此外,基於工業化的目標,政府有意推動重化工業,惟因民國62年(1973)「中東戰爭」再度爆發,引起全球性的「第一次石油危機」。政府採用擴大內需、推動公共建設等因應方式,協助臺灣順利度過此次石油危機的威脅,交出較多數先進國家更為漂亮的經濟數字。石油危機不僅對先進工業國打擊甚大,對正欲起步的我國也同樣遭受影響,尤其民國68年(1979)又發生「第二次石油危機」,使政府不得不正視能源與產業間的關係。有鑑於重化工業對於能源的需求太高,政府開始研議產業再度轉型的方案,包括積體電路製造等技術密集產業,便成為政府期許的新目標。自此之後,科技製造業即成為臺灣經濟中的關鍵環節,也使今日的臺灣堪稱世界資訊產業中的「科技之島」。

  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