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農機製造與維修

  傳統農業生產活動主要依靠人力與獸力配合進行,根據估計1950年代臺灣有耕牛40多萬頭,耕地87萬多公頃,面臨耕牛不敷使用的情況。民國42年(1953)政府研擬經濟建設計畫,曾規畫補充耕牛及引進農機,但因財政困窘成效有限。民國43年(1954)農復會由美國引進7台園圃式曳引機,以體積較大、造價較高未受農民青睞。民國44年(1955)再由日本引進13台俗稱「鐵牛」的耕耘機,因符合本地需求,獲得較大成功。而為鼓勵農業的機械化,國內廠商亦逐步展開本地耕耘機的生產,使農民使用耕耘機的成本得以降低。

  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