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航站建設

  臺灣各地之飛行航站建設源自日治時期,在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日治時期所建設之各地飛行場由國民政府進行接收。隨著國共戰爭失利,民國38年(1949)底政府遷臺,主管民航業務的交通部民航局亦隨之遷臺,開始著手對臺灣各地民用機場航站建設之規劃。
  首先在臺北松山機場部分,36年(1947)起開始規劃擴建,日後成為軍民共用之國際機場,也是在桃園中正國際機場啟用之前,我國主要對外之國際機場。除松山機場外,民國50年代起,陸續在東部、南部以及離島規劃興建機場航站等候機室建設。民國60年代起,為因應經濟快速發展,在十大建設之中籌建桃園中正國際機場,成為我國當時新落成之對外主要國際機場。民國70年代起,陸續提供民航或軍民合用服務之機場,計有臺北、桃園、臺中水湳、臺南、花蓮、臺東、嘉義、金門、馬祖等機場航空站,爾後又陸續啟用屏東恆春機場、馬祖南竿機場、臺中清泉崗機場等。
  近年來隨著西部高速鐵路的興建以及東部鐵道運輸的改善,在國內本島的航線運輸數量上大幅下滑。國內各航站建設的規劃,在近年來亦逐漸調整其經營方針,開拓區域國際航線的定點航班,以增加往來旅客的人數及符合地區經濟發展需求。

  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