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常美憶述她在軍法處判決後,因為看守所人太多,關不下,被送去臺北監獄;在臺北監獄不知過了幾個月,又不夠關了,將中南部出身的政治犯送往臺南監獄。女性受難者對於關押地點偶有遷移的經驗能與檔案內容作一對照。
全臺灣目前由法務部矯正署所管轄的監獄,共有設置於各縣市的29處。其中,曾經關押女性受難者的監獄有臺北監獄、臺南監獄,以及新竹少年監獄(今新竹監獄)。
在民國69年(1980)年7月1日審檢分隸之前,監獄隸屬於司法行政部(1980年改制為法務部,2011年再改制為法務部矯正署),例如現今的法務部矯正署臺北監獄,前身為屬於司法體系的臺灣臺北監獄。雖然監獄屬於司法體系,但在戒嚴時期關押臺灣省保安司令部寄押的叛亂犯。使得臺北監獄典獄長在民國40年(1951)年向臺灣高等法院提出報告,指出臺北監獄在日治時代設立,按照規定僅能收容人犯1,200名,在二次大戰時監獄受盟軍轟炸,監舍倒塌兩棟,以每棟監舍可容納200名人犯計算,已經減少400名的空間。二戰後一直到民國40年(1951)年,由於經費短缺遲遲未修復監舍。加上監獄內已經收容包含叛亂犯79名以及軍事犯、司法犯等人犯,共有一千五百餘人,已經超收一倍的人數。因此典獄長請高等法院向臺灣省保安司令部洽商,將臺北監獄內的叛亂犯移到綠島或金門等處執行徒刑。最後,保安司令部核准將該監所的政治犯移到綠島。
同時,高等法院命令各地監獄回報各監獄內關押的政治犯人數與名單。因此從這次民國40年(1951)年的清查可以得知當時關押於臺北監獄者有朱瑜、簡昭子、辜顏碧霞、林雪嬌、馮守娥、林坦、陳勤、蕭素梅、王惠嫦,共9人。臺南監獄的叛亂犯當時共有女性7人,1名男性,女性政治犯為張金杏、張常美、陳嫊珠、張彩雲、黃采薇、蕭志明(張金杏受訪時提到她帶著綽號「小胖」的兒子一同坐牢)、鄒淑靜這7人,以及張金杏提到臺南監獄還有其他政治犯,便是從臺中監獄移監到臺南監獄的鍾逸人。並根據張金杏與張常美的回憶,當時在臺南監獄時不用被關在牢房裡,獄方的看守不太嚴格,方便親人送物品或到監所探監。
另外還有一處特殊的關押地為新竹少年監獄,民國40年(1951)年時有5名女性,分別為賀德巽、徐彩雲、許金玉、高秀玉、周淑貞關押於此。
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