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民俗醫療

  臺灣傳統社會可運用的醫療資源除了中醫外,還有巫醫和宗教醫療。宗教醫療文化大致可分為收驚、祭解、扶乩治病和求取藥籤等形式。民間信仰認為一個人由魂與魄組成,魂魄失散乃至被凶神惡煞所箝制脅迫,便會罹患疾病,這時就要靠道士或巫覡為「媒介」的角色,來當安定魂魄或驅除致病凶煞的角色。此外,自十八世紀初,伴隨閩粵移民入臺,各類械鬥頻繁,民間手抄本醫書中亦常見許多打傷、外科治療的方案與藥物記載。

      這些民俗醫療隨著傷科師傅或武術、推拿等民俗療法從業者,長期存在於臺灣社會之中。在今日臺灣社會,民眾的就醫選擇大多是以西醫為主,中醫和民俗療法為輔。以民眾日常的痠痛、筋骨受傷為例,西醫有骨科和復健科可以施以物理或藥物治療,中醫則有中藥、推拿、針灸等療法,但各式推拿、按摩、刮痧、拔罐等傳統民俗療法,依舊存在於我們的日常生活當中。可見臺灣整體的醫療史發展,有相當多元的醫藥文化。

 

  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