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階檢索

瀏覽方式 縮圖 / 文字 /

查詢關鍵詞1948 年國際海上人命安全公約草本共計207筆。

  臺灣光復初期,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為最高行政機關。民國35年(1946)4月15日,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為了提早在臺灣實施地方自治,依據國民政府頒布的《省參議員

說明:臺灣省參議會與省政

   民國37年(1948)7月23日,臺灣省地方自治協會於臺北市中山堂正式成立,由臺灣省政府民政廳副廳長翁鈐擔任主席,臺灣省政府主席魏道明、臺灣省警

說明:臺灣省地方自治協會成立

光復後,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為推行救濟設施示範工作,於民國35年(1946)3月1日將原有成德學院及農業會皮革工場,改建為臺灣省立臺北救濟院。民國37年(1948

說明:救濟院

習藝所本來隸屬於救濟院,為適應環境並顧全機構財力,轉而單獨設立。民國36年(1947)底,臺灣省政府修正通過「臺灣省立習藝所組織規程」及「臺灣省立習藝所所民收容

說明:臺灣省立習藝所

民國34年(1945)8月,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中華民國成為二次世界大戰戰勝國,並且躍升為世界五強,國際地位大幅提升。 然而,接踵而來的國共戰爭,卻使局勢產生

說明:臺灣國際地位的確立

民國37年(1948)1月,選出第1屆立法委員,待政府遷臺,時局艱困,次屆選舉無法順利辦理,為維持五院正常運作,經大法官會議釋字第31號解釋,在第二屆立法委員未

說明:增額立法委員選舉

  鐵路建設是現代化的指標之一,清代曾由劉銘傳(1836-1896)首先興築,不過終清朝之世,鐵路皆非臺灣的重要建設成果。日本統治時期,臺灣總督府有計畫地建設臺

說明:接收鐵路

  民國34年(1945)政府接收臺灣後,行政院資源委員會立刻籌組臺灣工礦事業考察團,訪查各地工礦廠區。在臺灣遺留的日人機械工廠,以「臺灣鐵工所」最大,能生產其

說明:機械公司

民國37年(1948),臺灣省政府公告修正臺灣省縣政府組織規程,其依據縣各級組織綱要第十三條訂定之,縣為地方自治單位,其區域之劃定、變更及縣之廢置、分合、名稱由

說明:縣政府組織規程

民國38年(1949)5月19日,臺灣省政府主席兼臺灣省警備總司令陳誠頒布〈臺灣省戒嚴令〉,並宣告自民國38年(1949)5月20日午夜零時起實施,臺灣進入戒嚴

說明:戒嚴體制的建立

 

< 1 2 3 4 5 6 7 8 9 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