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詢關鍵詞徐代表炳豐等二十二人提:請在屏東設立專用機場(一般提案 199 號)共計266筆。
|
民國69年(1980),臺灣開始出現要求徹底解嚴的運動,其中以75年(1986)5月黨外人士所舉行的519綠色行動影響最大,並於隔年提出「百分之百解嚴」的訴求。
說明:解嚴
|
|
精省亦稱為凍省或省虛級化。由於臺灣省政府與中央政府在職權及行政區域過度重疊,擁有民意基礎的省長與總統在權力行使上可能會相互扞格;再加上為因應當時組織再造與行政革
說明:精省與凍省
|
|
民國76年(1987),臺灣解除戒嚴後,劍拔弩張的兩岸關係稍得舒緩。政府基於倫理親情考量,宣布同年12月起,民眾除現役軍人及現任公職人員外,凡在大陸有血親、姻親
說明:開放探親
|
|
「南越」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由美國所支持的越南籍政治人物組成,名為「越南共和國」,並與奉行共產主義的「北越」(越南民主共和國)對抗的政權。在冷戰期間,因
說明:與南越貿易情形
|
|
「關稅暨貿易總協定」(General Agreement on Tariffs and Trade,GATT),為規範和促進國際貿易和發展而締結的國際協定,
說明:國際關稅貿易暨總協定
|
|
臺灣自民國40年代開始引進外資,因當時國內缺乏資本,為吸引華僑與外國資本,並鼓勵國內外廠商技術合作,政府陸續頒布多項鼓勵措施。民國51年(1962)依《外國
說明:技術合作條例
|
|
民國77年(1988)1月20日,公布了「動員戡亂時期集會遊行法」,動員戡亂時期結束後於81年(1992)7月更名為「集會遊行法」,91年(2002)6月修正公
說明:集會遊行法
|
|
民國57年(1968)10月,聯合國亞洲暨遠東經濟開發委員會指出釣魚臺列嶼海底附近有油田,引起臺灣、日本及中共之注意。59年(1970)9月,美、日兩國達成協議
說明:保釣運動
|
|
海關是現代國際貿易的環節,負責確保關稅,並控制各類管制、危險物品之出入國境。海關來自西方式的國際制度,中國傳統上並無此設置,至清季時期引入後多以外籍人士擔任
說明:改進海關業務
|
|
《獎勵投資條例》全文共35條,於民國49年(1960)9月10日公布實施。其目的在希望美援停止後,透過減免租稅以吸引外資來臺投資。獎勵的範圍包括公用事業、礦
說明:獎勵投資條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