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詢關鍵詞中華航空公司於本年 2 月 2 日開闢越洋中美航線特邀請本報記者唐俊英搭乘首航班機飛美國舊金山訪問共計678筆。
|
民國37年(1948)12月10日,政府根據「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頒布全國戒嚴令,當時臺灣不在戒嚴範圍內。迄至民國38年(1949)5月19日,臺灣省政府主席
說明:戒嚴令
|
|
國民政府遷臺後,警務處為鞏固治安以協助實施反共抗俄,民國39年(1950)10月擬定「臺灣省戰時警察工作方案」,民國41年(1952)又陸續訂定「戰時警察工作計
說明:警察治安的控制
|
|
精省亦稱為凍省或省虛級化。由於臺灣省政府與中央政府在職權及行政區域過度重疊,擁有民意基礎的省長與總統在權力行使上可能會相互扞格;再加上為因應當時組織再造與行政革
說明:精省與凍省
|
|
民國76年(1987),臺灣解除戒嚴後,劍拔弩張的兩岸關係稍得舒緩。政府基於倫理親情考量,宣布同年12月起,民眾除現役軍人及現任公職人員外,凡在大陸有血親、姻親
說明:開放探親
|
|
民國32年(1943)11月23日至11月26日,美國總統羅斯福、英國首相邱吉爾、中國戰區最高統帥蔣中正,針對對日作戰與戰後對日本處置辦法,於埃及召開開羅會議,
說明:開羅宣言與波茨坦宣言效力
|
|
民國38年(1949)5月,制定〈戒嚴期間防止非法集會結社遊行請願罷課罷工罷市罷業等規定實施辦法〉,限制人民結社自由,實施「黨禁」。民國49年(1960)以雷震
說明:黨禁
|
|
民國77年(1988)1月20日,公布了「動員戡亂時期集會遊行法」,動員戡亂時期結束後於81年(1992)7月更名為「集會遊行法」,91年(2002)6月修正公
說明:集會遊行法
|
|
民國57年(1968)10月,聯合國亞洲暨遠東經濟開發委員會指出釣魚臺列嶼海底附近有油田,引起臺灣、日本及中共之注意。59年(1970)9月,美、日兩國達成協議
說明:保釣運動
|
|
民國34年(1945)8月,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中華民國成為二次世界大戰戰勝國,並且躍升為世界五強,國際地位大幅提升。
然而,接踵而來的國共戰爭,卻使局勢產生
說明:臺灣國際地位的確立
|
|
當共軍佔有舟山群島外圍島嶼並在登步島戰役受挫後,於民國39年(1950)4月準備再次大舉進攻舟山群島。共軍攻占海南島後,震動了舟山群島的國軍,此外國軍也漸失去了
說明:舟山群島大撤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