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階檢索

瀏覽方式 縮圖 / 文字 /

查詢關鍵詞傳染病共計45筆。

廢待舉,如何恢復社會生產力,成為各界共同努力的目標。惟當時環境衛生惡劣,民眾常遭傳染病肆虐的威脅,因此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接收日本官方醫院並成立省立醫院,為了照顧...

說明:戰後初期的社會發展

的。光復後,臺灣公共衛生透過醫療設施的接收、醫院的增設,已達到一定的水平。然而在傳染病方面,因與國內交通頻繁,而海港檢疫工作一時停頓,以致民國35年(1946)...

說明:公共衛生

院設置醫政、防疫、保健、總務等股,並兼設衛生分院、衛生所、保健所、瘧疾防治所以及傳染病院等,以完善公共衛生實務。民國37年(1948)12月8日,臺灣省政府公布...

說明:成立衛生院

傳染病實為人類社會的公敵,必須採取適當的應對措施,以保障民眾生命安全。日據時期,...

說明:防治傳染病

戰爭期間湧現大量傷患,加上大規模軍事人員群聚效應,容易造成傳染病大流行,進而影響軍隊及一般民眾的身體健康。戰時軍隊大規模移動,也讓不同地方...

說明:傳染病與疾病

地用來生產出口導向的商業性農作。同時,臺灣畜牧業發達,養豬產業興盛。但畜牧業時受傳染病危害,影響農民生計,幸賴臺灣省農林處獸疫血清製造所研發預防針劑,保障臺灣畜...

說明:保障農村經濟

生產與消費日益專業化,從早期的人工屠宰,逐漸改為大量電宰,更加整潔衛生,且能杜絕傳染病的擴散。除此之外,肉品加工技術的引進,如冷凍、醃漬等,使得肉品更容易保存,...

說明:肉品屠宰加工

戰後政府為了管理食品產業的從業人數及食品衛生、防範傳染病,先是在民國38年(1949)研擬「各縣市水類及清涼飲料水、肉商管理規則」...

說明:食品製造的衛生管理

措施、改善衛生環境,為臺灣奠下近代醫療衛生制度與醫學科學的根基。臺灣總督府極重視傳染病的預防,開設官立醫院、興修上下水道、制定公醫制度,讓醫學與公共衛生知識普及...

說明:臺灣衛生醫療體系的建置與發展

傷寒是由沙門桿菌屬的菌株所引起的急性傳染病,藉由飲食或是遭糞便污染之飲水、食物傳染。病菌非常頑強,患者生病期漫長,容...

說明:傷寒

 

< 1 2 3 4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