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階檢索

瀏覽方式 縮圖 / 文字 /

查詢關鍵詞鄭美蘭,吳俊岸等 33 人提案有關籌組兩岸海事糾紛責任鑑定處理委員會案(一般提案第 241 號)共計304筆。

我國現代史之演進,雖有國際局勢的影響,但就內部觀之,核心因素實為中國國民黨(簡稱國民黨)與中國共產黨(簡稱中共)的合作與衝突。本主題將一一述說民國38年左右

說明:民國38年以前國共兩黨的合作與衝突

民國20年(1931)第三次剿共因九一八事變爆發而中止。次年1月,又發生日軍進犯上海的一二八淞滬戰役,同時,中共亦在民國21年(1932)發動了幾場戰役。因此,

說明:第四次剿共

民國19年(1930)至民國22年間(1933)江西四次剿共之失利,使國民政府改弦易轍,撤銷贛粵閩湘邊區剿匪總司令部,另設軍事委員會委員長南昌行營,由蔣中正親自

說明:第五次剿共

豫鄂皖地區是以大別山區為中心,民國19年(1930),中共將此地軍隊編成紅一軍,下轄第三十一師、第三十二師、第三十三師、獨一師、獨二師等5個師,6月,進而成立所

說明:豫鄂皖剿共

  民國22年(1933)2月12日,駐守南豐城(今屬撫州市)直屬總司令指揮的第八師遭到共軍圍攻,情況危急。中路軍總指揮陳誠乃下令第一縱隊往宜黃集中,繼而解南豐

說明:蛟湖、霍源附近地區作戰

  民國22年(1933)3月,中路軍總指揮陳誠決定往贛南剿共,並先攻擊草臺岡、招攜市、太平圩(今屬宜黃縣東陂地區)一帶的共軍,以第一縱隊為進剿主力,並將原屬第

說明:東陂附近地區作戰

  民國21年(1932)年末,左、中、右三路並進的剿共作戰告一段落,豫鄂皖三省剿匪總司令部乃電令中路軍第一軍軍長陳繼承、第十四軍軍長衛立煌指揮對殘餘共軍的清剿

說明:末期清剿

  民國22年(1933)第四次剿共結束後,國民政府於5月21日恢復南昌行營組織(原為陸海空軍總司令南昌行營),直屬軍事委員會,由軍事委員會委員長蔣中正親自坐鎮

說明:剿共組織編定

  第五次剿共展開前夕,民國22年(1933)10月2日軍事委員會委員長蔣中正於南昌行營對各高級將領指示4項戰略和11項戰術,其中,第一項戰略即揭櫫採行「嚴密封

說明:經濟封鎖策略

  民國21年(1932),防守上海的國民革命軍第十九路軍奉令調往福建,負責清剿福建省的共軍,由蔣光鼐任總指揮兼福建省主席,蔡廷鍇任軍長。   民國22年(1

說明:閩變

 

< 1 2 3 4 5 6 7 8 9 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