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階檢索

瀏覽方式 縮圖 / 文字 /

查詢關鍵詞1970 農復會照片共計277筆。

1968年,臺灣省政府衛生處設立「心理衛生委員會」推動心理衛生工作。該會由省衛生處長許子秋兼任主任委員,委員六人由中華民國心理衛生協會理事長、臺大醫院神經精神科

說明:精神病照護與管理

臺灣早期社會生活型態簡單,醫療技術不發達,癌症的好發率較低,即使罹患也不易察覺及治癒。1970年代後,社會生活型態快速轉變,加上醫療技術進步,癌症逐漸被察覺重視

說明:癌症

1945年,臺灣政權轉易,一開始政治、經濟皆不穩定,公共衛生之管制一度倒退,鼠疫、霍亂和天花接連爆發,整體疫情至1950年代後才逐漸趨緩。疫苗的注射對於撲滅台灣

說明:傳染病防治

原設於圓山的臺北市立動物園,成立於1914年,當時占地僅約6公頃,惟至1970年代入園人數每日逾3萬人,成為全球使用密度最高的動物園。隨著都市擴張,園區動物深受

說明:都市環境影響動物 新址落居木柵

臺灣鹽業的發展從傳統以人力為主的天日鹽灘,逐步因應時代變化與需求,開始運用相關機械設備輔助曬鹽產製,直到1975年苗栗通霄精鹽廠完工,鹽業革新再往前邁進一大步。

說明:鹽業轉型—從傳統到現代化機械鹽灘

戰後臺灣第一波輕工業的發展,是以勞力密集性為主的紡織業為起點。這類民生用品最初以供應臺灣市場為主,之後走向海外出口。民國55年(1966)12月3日高雄加工出口

說明:勞力密集的生產

1950年代,美國計畫運用美援相對基金協助勞工建立棲身之所。在興建勞工住宅的計畫中,特別規定了申請資格,其中包括勞工年齡,申請人需要負擔興建過程中製磚等勞動工作

說明:美援與勞工住宅的興建

傳染病的防治 臺灣作為一個以移民為主的島嶼,早期始終無法擺脫水土不服和瘴癘逼人的負面印象。自鄭氏入臺以來,瘴癘問題始終是臺灣人煙稀少的原因之一,對於來臺的官兵來

說明:傳染病的防治

二十世紀初期,公共衛生工作關注的焦點在於撲滅傳染病,對於相對慢性且不立即致命的寄生蟲疾病,關注度並不高。戰後臺灣衛生條件差,人們普遍貧窮,即使知道罹患蛔蟲病,也

說明:蛔蟲

天花為一種由天花病毒(variola virus)所引起之急性傳染病,可以對人類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其致死率從1%至30%不等,死亡情形常發生在發病後一或二週內

說明:天花

 

< 1 2 3 4 5 6 7 8 9 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