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階檢索

瀏覽方式 縮圖 / 文字 /

查詢關鍵詞歐代表明憲等一三九人提:雲林離島成為自由貿易區以促進未來兩岸直航(一般提案 93 號)共計386筆。

  民國23年(1934),國民政府發動第五次剿共戰爭,中共所稱的「中國工農紅軍」除部分突圍離開,從事所謂的「兩萬五千里長征」,部分則仍在華南進行游擊戰。民國2

說明:新四軍之源起

  金谿(現稱金溪縣,隸屬撫州市)位於江西省東部,鄰近福建省,為贛東門戶,也是共軍聯絡贛南、贛東基地的孔道。第四次剿共展開之初,作戰主力的中路軍總指揮陳誠即擬定

說明:金谿附近地區作戰

中華民國成立以後,旅居大陸的臺籍人士日益增加,並陸續成立相關抗日革命組織。這些組織成員不多,且各行其事,並未形成橫向的聯合陣線,其主要訴求為反對日本統治,支持臺

說明:在華臺灣抗日團體有關臺灣訴求

民國23年(1934)10月,贛南閩西「中央蘇區」的紅一方面軍主力往西突圍,展開中共所謂的「兩萬五千里長征」。留在「中央蘇區」的共軍,由項英統一指揮,一面牽制國

說明:贛閩粵清剿

  民國24年(1935)10月,國民政府成立西北剿匪總司令部,由蔣中正任總司令,張學良任副司令,實際由張學良在西北指揮軍事。因之,張學良指揮的東北軍有3個軍共

說明:中共對東北軍的宣傳戰

民國27年(1938)5月,江蘇省北部重鎮徐州被日軍攻陷以後,原駐蘇北的國軍第五十七軍奉調山東,僅剩下由地方團隊編成的第八十九軍,進入獨立游擊作戰狀態。由於日軍

說明:黃橋戰役與曹甸戰役

民國26年(1937)10月,政府與中共達成協議,將福建、江西、浙江、安徽一帶,殘餘的「中國工農紅軍」與游擊隊萬餘人,編入國民革命軍序列,整編為「國民革命軍新編

說明:新四軍事件

  國共停止軍事行動後,雙方有過幾次談判,惟有部分條件無法達成共識。民國26年(1937)7月7日,日軍發動盧溝橋事變(又稱七七事變),國民政府宣布全面抗戰,中

說明:共赴國難宣言發表

  自民國27年(1938)5月,日軍攻陷徐州以後,江蘇北部的國軍即與後方聯絡斷絕,進入獨立游擊作戰狀態。原駐蘇北的國軍第五十七軍奉調山東,僅剩下由地方團隊編成

說明:抗戰後的蘇北態勢

  民國26年(1937)12月,新四軍進行整編工作,雖名義為「軍」,但編制上僅為師,其下各級編制亦與國軍不同。新四軍的各級編制如下:軍(師級)、支隊(4個,旅

說明:新四軍之整編

 

< 1 2 3 4 5 6 7 8 9 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