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國68年(1979)底,世界第二大石油出口國伊朗發生革命,引起全球政局不安,石油產量從每日580萬桶驟降至100萬桶以下,世界石油市場供需陷入失調。初期,
說明:第二次石油危機
|
|
臺灣在1960年代,就有不少糖果、零食相關產業出現,由於當時國內經濟較不發達、且政府全力推動加工出口的政策背景下,這些產品往往多數供應出口賺取外匯,僅少量留在國
說明:糖果、零食的生產
|
|
日本統治臺灣後,一開始由國外進口建材至臺灣,以供基礎建設使用,爾後為降低運輸所衍生的鉅額成本,促使總督府在臺尋找可能的礦源,自行生產水泥。到二次大戰之前,已漸次
說明:建材原料供給
|
|
臺灣衛生醫療體系的建置與發展 臺灣現代衛生醫療體系的建置與發展,可溯自清末西洋傳教士來臺
說明:臺灣衛生醫療體系的建置與發展
|
|
1960年代,政府當局因應全球經濟朝自由化、國際化發展的風潮,已有相當的公營企業民營化作為。民國78年(1989)起,更積極推動相關政策,目的在提升企業經營績效
說明:國營企業民營化
|
|
戰後臺灣民生交通工具的製造,是以自行車作為起點發展。至於汽車的需求則與國民所得的提升具有正相關,即當民眾所得越高對車輛的需求也逐漸提升。早期政府曾將汽車作為發展
說明:各式交通工具之製造
|
|
早期臺灣的長途公路客運是由臺灣汽車客運公司負責,有服務小姐隨車服務,反映出1990年代以前的運輸光景。1960年代政府即開始規劃鐵路電氣化的構想,但臺灣鐵路電氣
說明:客貨運的發展
|
|
隨著國民所得逐漸增加,以及生活上的各類需求,各種民生消費在1960年代以後逐漸蓬勃發展,不僅種類、樣式增加,且消費形式越來越普及,如家電、衛生清潔用品等。
說明:民生消費
|
|
臺灣的印刷工業從1950年代得益於美援計畫經費的支持,印刷技術大幅提升。原本以活版印刷、平版製版為主的印刷方式,在民國44年(1955)開始,進口照相製版設備,
說明:高品質的印刷工業發展
|
|
在尹仲容等技術官僚的極力主張下,自1960年代起,政府當局積極推動由公營事業發展工業,再把初具規模的工業轉為民營。首先獲致成效的,是紡織業的發展。當時,政府以美
說明:扶植民營企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