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階檢索

瀏覽方式 縮圖 / 文字 /

查詢關鍵詞經濟部共計29筆。

府期待有效率運用美援,透過計劃經濟的概念擘劃臺灣未來發展,因而將原本的美援會,及經濟部、交通部等相關單位合組為「國際經濟合作發展委員會」(經合會),成為臺灣籌劃...

說明:推動貿易

鹼業有限公司在民國54年(1965)又再更名為「臺灣鹼業股份有限公司」,由中央之經濟部占有六成股權,臺灣省政府占四成股權組成,可知政府對該公司經營的主導程度。此...

說明:臺鹼公司

的情況。因此,政府乃開始尋找拓展臺、美雙邊貿易的機會。如民國44年(1955),經濟部即規劃拓展貨物輸美的機會,顯示政府期待透過貨物輸美,增進臺灣經濟成長。...

說明:貨物輸美

不同於第一次的外匯累積和就業機會提供。   具體作為有:民國62年(1973)經濟部成立工業技術研究院,著手推動十大建設。民國68年(1979)行政院通過「科...

說明:二次進口替代

,考慮開放日本商人以個別申請的方式赴臺經商。   民國39年(1950)年底,經濟部草擬《日本商人來臺貿易辦法草案》,並於次年年初經行政院院會通過。此後至民國...

說明:日本在臺投資

束後,政府合併前二製鹽株式會社,並改組為臺南鹽業公司。民國41年(1952),在經濟部鹽業整理委員會下設立臺灣製鹽總廠,隔年改隸財政部鹽務總局。此時,臺灣製鹽總...

說明:臺鹽公司

中興工程顧問社(簡稱「中興社」)改制投資的技術顧問機構,簡稱中興公司。中興社原由經濟部推動有關主管工程機關、公營事業及學術團體捐助基金,於民國59年(1970)...

說明:中興工程公司

關係益發險峻。為維護雙方經貿關係,避免臺美經濟因為政治因素而憑添嚴重變化,由當時經濟部長孫運璿(1913-2006)策劃、提出,聯合美國國內之友臺人士,與我國工...

說明:參加美中經濟協會

業。此時期臺灣民間資本尚無意願或能力參與石化工業。直至民國59年(1970),在經濟部主導下,方有4家相關的民營企業與中油合資成立了臺灣聚氯乙烯廠。   臺灣...

說明:扶植塑膠與化學工業

製產業發展過程,自籌備時期起,趙耀東扮演重要角色。民國57年(1968)趙耀東由經濟部指派為鋼鐵廠籌備處主任。民國60年(1971)中國鋼鐵公司成立,原為民營股...

說明:大煉鋼廠

 

< 1 2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