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詢關鍵詞徐代表炳豐等二十二人提:請在屏東設立專用機場(一般提案 199 號)共計152筆。
|
民國39年(1950)4月17日,中華婦女反共抗俄聯合會成立(簡稱婦聯會),婦女動員成為反共政策的一部分,由宋美齡任主任委員,創會目的在團結全國婦女以照顧軍眷,
說明:中華婦女反共〈抗俄〉聯合會
|
|
動員戡亂時期臺灣辦理公職人員選舉是根據政府頒布的行政命令,並未經過立法院立法以取得法源依據。為符合憲法精神並將選舉規範法制化,立法院遂於民國69年(1980)5
說明:公職人員選舉罷免法
|
|
所謂海外異議人士是政府遷臺後,臺灣在戒嚴時期,旅居或逃往海外,並對權威政治有異議的海外人士,多主張民主、人權、台獨等,他們在海外從事政治宣傳或遊行示威等政治運動
說明:海外異議人士
|
|
民國75年(1986)10月,政府宣布將於解除戒嚴令之時,為「確保國家安全,維護社會安定」,將制定以遵憲、反共與反獨為三大原則之「國家安全法」。民國76年(19
說明:動員戡亂時期國家安全法
|
|
臺灣在戒嚴時期,省縣市及直轄市等地區的地方自治並沒有來自立法院的「授權」,而是以「實施地方自治綱要」等行政法令來促進地方政治體制之發展。解嚴以後,地方自治的「法
說明:地方自治二法
|
|
民國39年(1950)韓戰爆發,中共投入中國人民志願軍參戰,至韓戰結束後,有2萬2千多人成為戰俘,其中1萬4千多人選擇來到臺灣,臺灣稱這批人為反共義士,從此反共
說明:反共義士
|
|
民國61年(1972)12月,臺大哲學系副教授陳鼓應和講師王曉波,因保釣事件而在「民族主義座談會」與學生馮滬祥衝突。事後,陳鼓應和王曉波因「為匪宣傳」之罪名被警
說明:臺大哲學系事件
|
|
民國36年(1947)7月,國共戰爭爆發,國民政府為因應戰爭需要下令「動員戡亂」。所謂「動員戡亂」是指於戰爭或緊急狀況時,政府動用全國人員及資源以支援軍事活動平
說明:終止動員戡亂時期
|
|
民國81年(1994)5月,第二屆國大臨時會通過憲法增修條文,明訂總統、副總統由中華民國自由地區全體人民直接選舉之,任期4年,連選得連任一次。民國84年(199
說明:總統直選
|
|
長期以來臺灣省主席均由中央政府官派,直到民國83年(1994)7月公布施行「省縣自治法」之後,根據第35條規定:省政府置省長1人,由省民依法選舉之。從此省長民選
說明:省長選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