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階檢索

瀏覽方式 縮圖 / 文字 /

查詢關鍵詞鄭美蘭,吳俊岸等 33 人提案有關籌組兩岸海事糾紛責任鑑定處理委員會案(一般提案第 241 號)共計304筆。

民國35年(1946)4月15日,臺灣省依國民政府於民國33年(1944)12月5日頒布之《省參議員選舉條例》及《省參議會組織條例》以及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於民國

說明:臺灣省參議員選舉

建立國際組織維持世界秩序是一戰以後國際聯盟的理想。民國31年(1942)1月1日,中、美、英、蘇等26個反軸心國家,簽署《聯合國家共同宣言》,為日後聯合國的建立

說明:建立聯合國的構想

  自日本統治時期後期開始,負責發行貨幣、扶植日本企業的株式會社臺灣銀行,在日據時代即將結束的時候,貨幣發行太多,使坊間物價提高。事實上在民國26年(1937)

說明:金融機構效能不彰

臺灣地形複雜多樣,東、西兩岸受中央山脈阻隔交通困難,南、北兩部又因河流縱橫,通行多有不便。   清領臺灣後期,在列強覬覦臺灣的壓力下,治臺策略轉為積極,交通建

說明:臺灣交通網絡之建設與影響

根據民國33年(1944)美國政府邀請52個國家,在芝加哥召開國際會議,簽訂《國際民用航空公約》,規範各國在民用航空的各項遵守規定。我國簽署《國際民用航空公約》

說明:外籍航空器入境

營造原料之一的水泥主要材料來自於石灰石,臺灣的西部區域與東部(花蓮)蘊含豐富礦石。水泥業自日治時期大正4年(1915)開始發展,至昭和19年(1944)最高年產

說明:自給營造原料

年 月 大事紀 26

說明:大事年表

年 月 大事紀 26

說明:大事年表

鹽,是「百味之王」,也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調味品,更是開門七件事之一。鹽的發展歷史久遠且獨特,它是人體一日不可或缺的基本元素,用途與功能千變萬用。從鹽田到舌尖、

說明:臺灣鹽業的發展與變遷

臺灣曬鹽的歷史從荷治開始,經明鄭陳永華教民曬鹽,到2002年5月七股鹽場完全停曬,天日曬鹽歷經338年。從明鄭的瀨口、打狗、洲仔尾三大鹽埕,到清代先後出現的洲南

說明:鹽田地景—臺灣曬了338年的鹽

 

< 1 2 3 4 5 6 7 8 9 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