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詢關鍵詞歐代表明憲等一三九人提:雲林離島成為自由貿易區以促進未來兩岸直航(一般提案 93 號)共計406筆。
|
民國26年(1937)到民國36年(1947)間,戰亂導致財政支出不斷增加,政府大量發行法幣因應。但庫存的黃金及外幣都沒有增加的情況下,因法幣貶值而導致惡性
說明:金圓券收兌
|
|
南部橫貫公路(南橫公路)為臺灣南部橫貫中央山脈的重要公路。道路工程於民國57年(1968)7月動工,61年(1972)10月通車,與北部橫貫公路及中部橫貫公路並
說明:興建南部橫貫公路
|
|
福爾摩沙高速公路編號為國道三號,是臺灣第二條南北向的高速公路,一般又被稱為第二高速公路(簡稱二高)。二高北起基隆大武崙,南至屏東大鵬灣,民國76年(1987)由
說明:興建福爾摩沙高速公路帶動沿線發展
|
|
陽明海運的成立,最早可追溯自清同治12年(1873),由時任直隸總督的李鴻章令浙江海運局朱其昂於上海所設立的輪船招商局,是中國第一家自辦的航運公司。民國16年(
說明:陽明海運
|
|
臺北松山國際機場在桃園國際機場尚未建設啟用之前,曾是臺灣國內、外航線的主要飛行機場。臺北松山機場創建於日治時期昭和11年(1936),當時稱為臺北飛行場。戰後臺
說明:松山(臺北)國際機
|
|
以今國立臺中高級工業職業學校(後簡稱臺中高工)的教學情形為例。臺中高工創立於昭和13年(1938),原校名為「臺中州立臺中工業學校」,設機械、電機、土木、建築、
說明:臺中高級工業職業學校的汽車維修建教合作
|
|
臺灣東部連接蘇澳至花蓮的道路系統,因關係國防與治安因素,在清領時期即已有所建設。日治時期為了能讓車輛通行,逐漸拓寬路幅為3.56公尺,除鋪設砂礫路面外,少數路段
說明:擴建蘇花公路
|
|
面對全球化競爭,臺灣製鹽總廠從1982年起,分區將布袋、臺南、七股三大鹽場,全面改為機械化鹽灘,以降低人事成本、提高製鹽品質;1989年更進一步推動多角化經營,
說明:萬語千鹽—從廢曬到重生的歷程
|
|
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是臺灣最早設立具備現代化醫學教育的教學單位,可溯自1897年於臺北病院內設置的醫學講習所,期間經歷過多次的改制,於1936年併入臺北帝國大學附
說明: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
|
|
日治時期臺灣就出現了許多療養院,當時的傳染病如黑死病、天花、瘧疾等,在透過日本已掌握的醫療知識技術、警察行政機關的控管下,頗有成效,遏阻了大規模傳染病的流行。當
說明:療養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