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階檢索

瀏覽方式 縮圖 / 文字 /

查詢關鍵詞歐代表明憲等一三九人提:雲林離島成為自由貿易區以促進未來兩岸直航(一般提案 93 號)共計84筆。

印度歷史悠久,又是佛教誕生地,與中國有著密切的文化關係。抗戰期間,中國沿海地區先後遭日軍攻占,印度成為中國重要對外聯繫孔道。當時印度處於英國殖民統治之下,中國雖

說明:戴傳賢訪問印度

民國27年(1938),美國民間援華團體與旅美華僑在舊金山發起一碗飯運動。該運動的目的是向美國民間與華僑募集捐款,購買醫藥和醫療設備,支援中國抗戰。 這個運動

說明:美國僑界支援抗戰:一碗飯運動

國際紅十字會創立於西元1863年2月9日,創辦人為亨利‧杜南,總部設立在瑞士日內瓦,是一個屬於醫療救護的人道主義機構。根據《日內瓦公約》中有關因戰爭受到傷害的武

說明:國際紅十字會

軍隊為有效管理軍人心理及軍隊士氣,對於軍人結婚一事訂有相關辦法。民國23年(1934)國民政府所公布之〈陸海空軍軍人婚姻規則〉,規定軍人結婚須有相關之規定限制,

說明:戰時軍人婚姻

民國27年(1938)10月,武漢會戰失利後,日軍主力直指湖南。11月初,日軍轟炸長沙和衡陽,進攻湖南,臨湘、岳陽接連失守,中日兩軍沿新牆河對峙,長沙局勢嚴峻。

說明:長沙大火

自古以來,中日兩國僅一水之隔,經濟與文化的聯繫密切,許多民眾因為經商、求學等因素旅居日本。中日間戰事爆發後,旅日華僑透過各種形式支持祖國,其中以直接回國參加抗戰

說明:保護旅日華僑

抗戰期間,日軍鐵蹄所至之處,生靈塗炭。淪陷區人民為逃避戰禍,被迫離開世居的家園,奔向大後方或安全區域,從而形成了難民潮。 抗戰時期的難民遷徙,肇始於民國20年

說明:戰爭難民

中日戰事爆發後,華僑在日本與其殖民地的處境受到關注。駐日大使許世英為此派遣館員柳汝祥前往臺灣、朝鮮視察僑情。 柳汝祥於民國26年(1937)10月20日由神戶

說明:戰時朝鮮僑情

捐款獻機活動起源甚早,早期多與華僑有關。民國以來面對外國的侵略,保家衛國的意識逐漸高漲。民國21年(1932)上海的一二八事變中,菲律賓華僑曾捐獻30架飛機給國

說明:獻機運動:祝壽獻機

戰爭雖嚴重阻礙國內科學與學術的發展,但是考古工作並未因此停歇。隨著政府播遷重慶,許多人文與社會科學研究者也跟隨至大後方,在戰時物資缺乏的情形下,他們仍戮力開展學

說明:戰時考古工作

 

< 1 2 3 4 5 6 7 8 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