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4月11日計梅真在羈押期間寫下自白書,依序交代:我的出身及經歷、加入黨經過和工作、關於我的丈夫曾國榕、我的感想這四大段落。
她出身於貧苦的知識分子家庭,父親計泗華一生都當中學教員,母親朱氏受過中等教育,因為沒有田地房產,僅靠父親的薪津維持生活。在她幼年的記憶中父親常陷於失業和窮困中,雙親時常爭吵。1938年秋在大慈收容所任職時,同事張慧珠叫她看一本政治學的書,專談階級革命問題,經過與張的幾次討論後,張叫她寫入黨報告,她認為自己入黨完全是從理論上來理解的,之後與張慧珠、王毓貞編入同一支部,張是支部書記,計梅真負責教育中年婦女,結識錢靜芝。之後調到教員部門,專做勞工教師工作,錢在女青年會做勞工教師,由計梅真領導。一九四五年二次大戰結束,任教育局社會教育處事務員,兼任民眾學校教員,1946年臺灣郵務工會理事長陸象賢因公留在上海,要計梅真、錢靜芝先去臺灣。到臺灣後開始籌備國語補習班,9月27日上課,當時言語不通,教學十分困難,一學期結束,學生稍能通會話,也因不了解學生,不敢發展組織,但盡量將中國大陸內的一般情況介紹給他們,雖然主要是教國語,但她們也將地理、歷史等教材編進去。並且因為她們的教學態度認真,得到學生普遍的好感,二二八事件發生時,有學生送她回家,免得被打。1947年共黨上級知道她們在學生方面立有威信,才要她們發展組織,先後發展一些學生(李振貴等人),不過平時還是公開的教育工作,組織同學會,討論一些青年實際問題,舉辦登山、唱歌等活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