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印

檔案資源編號:

11.3.2-1

主題:

臺灣鹽業的發展與變遷>鹽味人生—那些曬鹽與鹽工的故事>鹽業轉型—從傳統到現代化機械鹽灘

說明:

過去臺灣以傳統天日曬鹽為主,容易受到氣候及地理環境影響,尤其劇烈的氣候變化、降雨與颱風,讓產鹽數量無法穩定,因此政府決定尋求其他更好的製鹽方法。1968年臺灣製鹽總廠獲悉日本「離子交換膜製鹽法」研究成功後,經派員赴日考察及多方蒐集資料後,建議政府興建一座可年產10萬公噸離子交換膜電析精鹽廠,經行政院核准後,擇定苗栗通霄北郊之白沙屯為廠址,並委請臺灣大學海洋研究所及海軍總部海道測量局進行實測,其後日本各競標廠商也先後派員來臺接洽會勘。1970年7月臺鹽總廠成立「建廠專案小組」,隔年設立「通霄電析精鹽廠建廠籌備處」,1975年完工啟用,除提供國內食鹽所需,也供應部分工業用鹽,成為國內唯一不受天候影響生產的精鹽廠,成功開啟臺灣製鹽的新頁。

案名:

建廠規劃總案

檔號:

0063/102-01-1/1

檔案來源機關:

臺鹽實業股份有限公司通霄精鹽廠

關鍵詞:

工廠白沙屯苗栗通宵精鹽

課綱條目:

歷Ea-Ⅳ-15 臺灣工業發展的特色

事件年:

民國63年(1974)

檔案管有機關:

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

申請其他國家檔案:

請連結國家檔案資訊網辦理申請

點圖放大
臺灣鹽業的發展與變遷>鹽味人生—那些曬鹽與鹽工的故事>鹽業轉型—從傳統到現代化機械鹽灘
引用資訊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轉寄好友 推文到fackbook 推文到line 推文到instagram 推文到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