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階檢索

瀏覽方式 縮圖 / 文字 /

查詢關鍵詞中華航空公司於本年 2 月 2 日開闢越洋中美航線特邀請本報記者唐俊英搭乘首航班機飛美國舊金山訪問共計3610筆。

  隨著中共的擴大叛亂,民國36年(1947)7月進入動員戡亂時期,而海軍的任務也更加重要,無論是獨立作戰、協同作戰或擔任巡弋與轉進任務,在國共戰爭中皆扮演重要

說明:海軍剿共

   民國36年(1947)9月,從華北抽調3個師出關增援東北國軍,共軍晉察冀野戰軍乘機於10月11日派第二縱隊圍攻徐水,以相機打援。國軍從涿縣、霸縣

說明:平保線作戰

  金谿(現稱金溪縣,隸屬撫州市)位於江西省東部,鄰近福建省,為贛東門戶,也是共軍聯絡贛南、贛東基地的孔道。第四次剿共展開之初,作戰主力的中路軍總指揮陳誠即擬定

說明:金谿附近地區作戰

  對於抗戰後的受降工作,國民政府認為共軍阻礙國軍接受日軍投降、趁機擴張地盤,中共則指責國軍主動攻擊共軍,相互攻訐破壞和平。雙方為求輿論支持,各自透過宣傳管道進

說明:國民政府對於共軍之宣傳

  政府方面代表,陳誠因病就醫,改由徐永昌接任。民國35年(1946)6月15日,馬歇爾提出「結束東北之戰爭」文件,重點包括:一、雙方自衝突地點撤退30里;二、

說明:共軍駐地問題之協商

  以民國35年(1946)1月13日,停戰命令生效時的兩軍狀態為基準,在此時間之後的部隊移動,都應恢復原有狀態。實際的調處工作,由軍事調處執行部分布各地的執行

說明:軍事調處

民國34年(1945)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至民國35年(1946)1月13日停戰生效為止,前後約5個月的期間,政府與中共雖已有重慶會談的接觸,希望能

說明:日本投降後之軍事衝突

  河北省共軍阻撓國軍接收東北,先後於榆關、平泉被國軍擊破,乃轉往河北、熱河、遼寧邊區,襲擊國軍、破壞北寧鐵路。民國35年(1946)秋,冀東、熱河、遼西之共軍

說明:停戰命令後之衝突-河北

  民國35年(1946)6月6日第二次停戰命令宣布後,共軍約3萬人,於山西東南發動攻勢,攻陷聞喜、絳縣,同蒲、正太兩鐵路被截斷,國軍於當月下旬開始反擊。11月

說明:停戰命令後之衝突-晉陝

  遼瀋會戰時,第五十四軍的任務是要固守錦西週邊地區,確保葫蘆島要港及維護錦州鐵路之暢通,隨時準備部隊機動性,以打擊東北地區之共軍,而第八師第二十二團第一營(按

說明:砬子山之役

 

<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