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階檢索

瀏覽方式 縮圖 / 文字 /

查詢關鍵詞1948 年國際海上人命安全公約草本共計207筆。

  民國37年(1948)9月30日,共軍主力已移至錦州附近並包圍。10月1日起,發動攻打錦州城戰役,另一部南下截擊國軍增援兵團於彰武、黑山之線。由第九兵團司令

說明:彰武、黑山之役

  民國37年(1948)10月15日,共軍自攻佔錦州後即向錦西壓迫,企圖阻止錦西兵團(即候鏡如兵團、東進兵團)東進。而國軍為確保錦葫地區,策應由瀋陽西進兵團東

說明:錦葫附近戰役

  錦西寺兒堡及其附近戰役,為錦葫地區第二階段,即民國37年(1948)10月26日至29日的重要戰役,以主動出擊方式,以換取錦葫地區的安全。民國37年(194

說明:錦西寺兒堡戰役

  遼瀋會戰自民國37年(1948)9月12日起,共軍先以4個縱隊的兵力,進窺義縣,圍困錦州,揭開遼瀋會戰的序幕。然而至11月2日瀋陽、營口的失陷,歷時僅52天

說明:空軍參加遼瀋會戰

  國共戰爭節節失利,國軍為了要讓兵力做有效運用與集中,遂行撤退與「海上轉進」。民國36年(1947)11月23日至12月11日,山東海陽陸軍整編第五十四師(按

說明:海軍掩護葫蘆島部隊轉進

  民國37年(1948)11月初,國軍於遼瀋會戰潰敗後,轉進華北、華東。關內首當其衝的,即為駐防於秦榆的第八十六軍,為集中兵力於平津,以順利從津沽撤出華北部隊

說明:海軍掩護秦皇島部隊轉進

  民國37年(1948)9月12日,遼瀋會戰爆發,但隨著東北戰局吃緊,為增強華北戰場實力,第十三軍(按:軍長為石覺)奉命自熱河撤退,集結通縣,並先以熱西各據點

說明:承德通縣間作戰

  民國37年(1948)12月發生的塘沽戰役正值嚴冬,對於海軍艦艇的航行確實造成影響,但為協同陸軍作戰,仍要排除萬難破冰駛入沽河。塘沽戰役期間,永寧艦(按:海

說明:海軍協防塘沽及掩護轉進

  共軍進攻塘沽之際,為防天津國軍後撤,遂轉移主力回攻天津。民國37年(1948)12月16日,共軍第六縱隊、第八縱隊首向天津郊區發起攻擊,重點指向軍糧城及張貴

說明:天津戰役

  國軍在開戰之初,在徐州東邊沿隴海鐵路部署3個兵團,由東向西分別為:海州李延年第九綏靖區、新安鎮的黃百韜兵團、碾莊的李彌兵團,以坐鎮中路的黃百韜實力最強。民國

說明:碾莊戰役

 

< 1 2 3 4 5 6 7 8 9 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