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碾莊戰役

  

  國軍在開戰之初,在徐州東邊沿隴海鐵路部署3個兵團,由東向西分別為:海州李延年第九綏靖區、新安鎮的黃百韜兵團、碾莊的李彌兵團,以坐鎮中路的黃百韜實力最強。民國37年(1948)11月5日,徐蚌會戰命令發出,第九綏靖區第四十四軍劃歸黃百韜的第七兵團,兵團在新安鎮等待該軍會合,再向徐州移防。11月7日晨,第四十四軍抵達新安鎮,黃百韜立刻向徐州移防,當晚共軍即抵達新安鎮空城。黃百韜兵團10餘萬人,至新安鎮以東的運河,部隊與民眾爭相過橋,至8日仍未過完,卻已被共軍追上。
  徐州剿匪總司令劉峙命令邱清泉、李彌、孫元良等兵團(第二兵團、第十三兵團、第十六兵團)回防徐州。由於李彌撤出碾莊一帶,使黃百韜在西撤徐州的過程中,無部隊可以接應,陷入孤立之勢。黃百韜根據國防部命令,先在碾莊整頓部隊,擊退追擊,再向西撤往徐州。駐守徐州東北,位於賈汪的第三綏靖區之第七十七軍、第五十九軍,約2萬多人,在副司令何基灃、張克俠率領下倒戈,導致徐州東北門戶大開,使共軍能迅速截斷黃百韜退路。11月10日,共軍之華東野戰軍3個縱隊抵達徐州與碾莊之間,切斷黃百韜與徐州間聯繫。華東野戰軍再以5個縱隊圍攻碾莊,其餘在徐東地區阻援。
  11月11日,徐州剿總副司令杜聿明下令邱清泉、李彌兵團東向救援黃百韜受阻。由於黃百韜在碾莊防禦工事完備,攻守雙方均傷亡慘重,共軍改變急襲的攻勢,以交通壕迫近的方式逐村攻陷,碾莊周邊的村落一一陷落。19日,共軍對碾莊發起總攻,20日碾莊被攻佔。22日,兵團殘部向外突圍,而黃百韜自戕殉國;李彌、邱清泉兵團解圍未成,退回徐州。碾莊戰役之慘烈,為徐蚌會戰各戰役之最。

  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