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階檢索

瀏覽方式 縮圖 / 文字 /

查詢關鍵詞中華航空公司於本年 2 月 2 日開闢越洋中美航線特邀請本報記者唐俊英搭乘首航班機飛美國舊金山訪問共計108筆。

隨著臺灣經濟起飛,郵政與電信設施與產業也是發展迅速。以室內電話為例,在民國(以下同)64年(1975)底用戶數為77萬餘戶, 70年(1981)底已增至285萬

說明:普及通訊設施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各國檢討戰爭發生原因,認為戰前各國貿易保護主義盛行,造成1930年代世界經濟大蕭條,影響世局甚鉅。因此,各國均認為亟須建立一套國際經貿組織網,

說明:從GATT到WTO

  1950年代,軍費占我國政府開支之半,且人口自然增加率高,農業若無法增產,將無賸餘可供出口以賺取外匯。因此,政府決定先發展農業,再以農業培養工業。在土地改革

說明:第一次進口替代與出口擴張時期

美援的挹注,是1950年代臺灣產業發展的重要因素。民國38至42年間(1949至1953),政府首先透過美國顧問的協助,推動土地改革、三七五減租、公地放領、耕者

說明:運用美援資源

所謂進口替代政策的宗旨是使本國產品代替進口品,或是限制工業製成品的進口量。此種政策,在20世紀50、60年代曾為許多發展中國家採用。我國在1950年代亦採行進口

說明:發展進口替代工業

自1950年代起,美國已是我國最主要的盟邦,在政治、軍事、經濟、社會、文化方面,均產生顯著影響。民國67(1978)年12月,美國宣布終止與中華民國政府間的正式

說明:強化美國貿易夥伴關係

民國(以下同)63年(1974)起,由時任行政院長蔣經國提出,政府推動一系列國家級基礎建設工程,總共分為十大項目,機場、港埠建設佔了三個項目。在機場、港埠建設中

說明:十大建設:機場與港埠

政府於民國62至65年(1973至1976)間推動的第六期經建四年計畫,時值世界經濟蓬勃發展的階段,預期成果較為樂觀。然而,隨著石油危機爆發,國際經濟情勢波動,

說明:六年經建計畫

1950年代以來,政府當局為利用有限的資源,發揮經濟發展的最大效能,連續實施多期的經濟建設計畫。民國62至65年間(1973至1976),政府推動第六期經建四年

說明:第六期經建計畫

年 日期 大事紀 34

說明:大事年表

 

< 1 2 3 4 5 6 7 8 9 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