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階檢索

瀏覽方式 縮圖 / 文字 /

查詢關鍵詞施西田等有關開放高速公路全線收費站及休息站之聯外道路出口處予車輛駛出提案(一般提案第 30 號),黃鏡峰等有關寬列經費補助捷運系統施工提案(一般提案第 63號),翁興旺等有關重視臺南機場擴建及增加班機夜間飛航提案(一般提案第 80 號)等共計80筆。

臺灣經濟發展的經驗堪稱成功典範,被外界譽為經濟奇蹟,與香港、新加坡與南韓並稱亞洲四小龍。   民國40年(1951),臺灣國民生產毛額(以下簡稱GNP)以人均

說明:臺灣農工業發展與轉型

農業提供軍糧民食,是國家穩定的基礎。為彰顯農民的重要性,政府於民國30年(1941)將每年立春之日,訂為農民節,藉此對農民表達敬意。臺灣省政府農林廳則於民國72

說明:選拔傑出農民

臺灣香菇栽種技術於 20 世紀初期由日人引入段木與栽培菌種後開始發展。臺灣光復後,政府為發展農村經濟、鼓勵產業發展,於 1950 年代自美國引入的洋菇菌種並成功

說明:洋菇外銷

民國69至74年(1980至1985)間,政府推動十二項經建計畫,和強調重工業的十大建設相較,十二項經建計畫仍以基礎建設為主,但更重視農業、文化、區域發展等方面

說明:十二項經建計畫

民國68年(1979),受到伊朗革命、兩伊(伊朗、伊拉克)戰爭的影響,國際油市價格飆升,引起世界各國的經濟衰退。我國政府面對新的變局,又揆諸國際保護主義的興起,

說明:第二次石油危機的衝擊

為因應我國產業升級的需求,民國(以下同)69年(1980)行政院長孫運璿、政務委員李國鼎共同推動新竹科學園區的設立,以優惠條件鼓勵投資高科技產業。其後,70年代

說明:發展資訊工業

我國對進口商品向有嚴格管制,區分為禁止、限制、可進口三大類別。1980年代以後,政府逐漸放寬相關的管制。民國82年(1993)起,進口簽證的制度更採取「原則自由

說明:放寬進口管制

長久以來,我國經貿關係向以美國及日本為重心。政府與民間雖經努力,極力分散市場,惟仍不易獲得良好效果。直到1980年代初期,臺灣與歐洲依然缺乏深厚的經貿往來傳統可

說明:拓展歐洲經貿往來

民國78年(1989),澳大利亞總理霍克(Robert Hawke)倡議組織「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sia-Pacific Economic Cooperati

說明:參加亞太經濟合作組織

民國(以下同)63年(1974)起,由時任行政院長蔣經國提出,政府推動一系列國家級基礎建設工程,總共分為十大項目,交通建設佔了六個項目。在交通建設中,南北高速公

說明:十大建設:鐵路與公路

 

< 1 2 3 4 5 6 7 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