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階檢索

瀏覽方式 縮圖 / 文字 /

查詢關鍵詞國民大會共計32筆。

5年(1946)1月10日正式於重慶召開政治協商會議,分別就政府組織、施政綱領、國民大會、憲法草案、軍事問題等進行討論。 民國35年(1946),國民政府...

說明:民國38年以前國共兩黨的合作與衝突

動,政府仍期能安撫敉平,因而實施綏靖作戰。 民國35年(1946)冬,召開國民大會,制訂《中華民國憲法》;民國36年(1947)1月1日公布《中華民國憲法...

說明:抗戰勝利後的國共戰爭

31日,政治協商會議閉幕,對政府組織問題、和平建國綱領、軍事問題、修改憲法草案、國民大會等問題達成協議。然而,協議未能落實,蘇軍退出後的東北衝突持續。6月6日,...

說明:抗戰勝利後的國共會談

令,宣告全國總動員,進入「戡亂作戰」時期。民國37年(1948)4月18日第一屆國民大會進一步三讀通過《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並於5月10日公布實施,授權總統...

說明:動員戡亂

一、政府組織問題;二、和平建國綱領協議;三、軍事問題;四、修改憲法草案協議;五、國民大會問題協議。然而,國共雙方在軍事與政治上的衝突加劇,決議終究未如預期,譬如...

說明:政治協商會議

為「雙十會談紀要」或「雙十協定」。內容共計12點:和平建國方針、政治民主化問題、國民大會問題、人民自由問題、黨派合法問題、特務機關問題、釋放政治犯問題、地方自治...

說明:政府與中共代表會談紀要

先對國軍進攻,迫不得已實行自衛,但政府一再忍讓,因此有1月與6月的2次停戰,以及國民大會之延期。政府為貫徹原定方針,再頒停戰命令,自11月11日正午12時起,全...

說明:11月11日停戰令

延安。12月7日,中共提出恢復和談條件:一、恢復1月13日軍事位置;二、停止召開國民大會。國民政府無法接受,和談停頓,各地戰火蔓延。民國36年(1947)1月7...

說明:軍事三人小組之結束

會談經過。13日,協商議題分為政治(又分為:改組政府問題、共同施政綱領)、軍事、國民大會、憲草等4類5題,分組為5個五人小組委員會,各方代表各派1人參加。自14...

說明:政治協商會議之經過

一、政府組織問題;二、和平建國綱領協議;三、軍事問題;四、修改憲法草案協議;五、國民大會問題協議。政府改組方面:國民黨在國民大會未舉行前,修改國民政府組織法,以...

說明:政治協商會議之協議1

 

< 1 2 3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