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詢關鍵詞施西田等有關開放高速公路全線收費站及休息站之聯外道路出口處予車輛駛出提案(一般提案第 30 號),黃鏡峰等有關寬列經費補助捷運系統施工提案(一般提案第 63號),翁興旺等有關重視臺南機場擴建及增加班機夜間飛航提案(一般提案第 80 號)等共計1138筆。
|
美援可追溯至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對同盟國提供物資援助而實施的「租借法案」。美國對中華民國之援助,係以民國37年(1948)7月3日在南京締結「中美經濟援助雙
說明:美援挹注
|
|
民國31年(1942)1月19日行政院收到臺灣革命同盟會中央執行委員會轉呈張邦傑「收復臺灣五項意見」後,24日表示其中第一項、第二項、第五項事關國策,似應暫為緩
說明:中央對收復臺灣5項意見之回覆
|
|
二十世紀的中國變化巨大,辛亥革命掃除二千年的帝制,建立共和體制,傳統家族逐漸崩解,男女漸臻平等,人口往城市集中,西方思潮自五四運動以來席捲整個中國。民國以來戰爭
說明:民國38年以前國家重大發展:抗日戰爭
|
|
民國38年(1949)1月5日,陳誠接任臺灣省政府主席,開始主持臺政,雖以樹立復興基礎,做一年後反攻之準備,其實亦是為政府留一退路。4月21日,共軍渡江南下後,
說明:民國38 年以後臺灣政治發展
|
|
抗戰時期外交可以民國30年(1941)12月8日珍珠港事件為界,大致劃分為兩個階段。在第一階段,我國的奮鬥雖獲國際社會同情,但因國際姑息氣氛濃厚,所獲得的幫助很
說明:對外關係
|
|
浙贛會戰發生於民國31年(1942)的5月至9月,地點位於第三及第九戰區的浙江及江西兩省之浙贛鐵路沿線。這場會戰,原先是日軍取得戰鬥上的優勢,但在我中方正規軍部
說明:浙贛會戰
|
|
民國30年(1941),中、英兩國簽署《中英共同防禦滇緬路協定》後,英國邀請我國軍事考察團遠赴其所屬殖民地緬甸、印度、馬來亞等地考察,旨在讓陷於歐洲戰場的英國軍
說明:中國遠征軍
|
|
美國自第一次世界大戰以來,國力蒸蒸日上,也是抗戰爆發後我國竭力爭取支持的國家。但美國,雖對中國的抗戰表示同情,但也不願與日本發生直接衝突,因此對中國的求援難有積
說明:爭取外援:美國
|
|
二戰爆發後,英、法原有遠東航線紛紛縮減甚至停止,致使航空便利大減。而戰時中印關係日益密切,雙方卻沒有直接的交通路線,中國因此尋求建立與印、緬的航空交通路線。
說明:開拓中印緬航線
|
|
國際紅十字會創立於西元1863年2月9日,創辦人為亨利‧杜南,總部設立在瑞士日內瓦,是一個屬於醫療救護的人道主義機構。根據《日內瓦公約》中有關因戰爭受到傷害的武
說明:國際紅十字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