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詢關鍵詞施西田等有關開放高速公路全線收費站及休息站之聯外道路出口處予車輛駛出提案(一般提案第 30 號),黃鏡峰等有關寬列經費補助捷運系統施工提案(一般提案第 63號),翁興旺等有關重視臺南機場擴建及增加班機夜間飛航提案(一般提案第 80 號)等共計1138筆。
|
民國26年(1937)10月,政府與中共達成協議,將福建、江西、浙江、安徽一帶,殘餘的「中國工農紅軍」與游擊隊萬餘人,編入國民革命軍序列,整編為「國民革命軍新編
說明:新四軍事件
|
|
民國30年(1941)1月,國軍認為新四軍於安徽省茂林一帶集結,企圖向東控制京滬杭(南京、上海、杭州)三角地帶。第三戰區司令長官顧祝同調集國軍第四十師、第四
說明:新四軍事件之經過
|
|
民國30年(1941)1月,新四軍事件結束後,國民政府取消新四軍番號;中共則在3月宣布重建新四軍。時值抗戰之際,政府採取低調態度,認為中共借此事件聯絡共產國
說明:新四軍事件後續處理
|
|
民國34年(1945)抗戰勝利後,國共雙方對於未來的國事,於10月10日簽訂「政府與中共代表會談紀要」(簡稱雙十協定),達成未來政治協商的初步共識。但政府與中共
說明:馬歇爾調處及軍事三人小組
|
|
民國37年(1948)10月初,錦州會戰危急,為解錦州之圍,瀋陽地區國軍部隊除組成西進兵團之外,第五十二軍則負責打通瀋陽至營口線,其目的即若局勢危急,國軍尚
說明:鞍山之役
|
|
民國37年(1948)11月29日,原隱伏於紫荊關亘蔚縣一帶之共軍華北第三兵團(按:民國38年[1949]1月改為第二十兵團)楊成武所部先行北犯,連陷萬全、
說明:新保安戰役
|
|
民國37年(1948)11月29日,原隱伏於紫荊關亘蔚縣一帶之共軍華北第三兵團楊成武所部先行北犯,連陷萬全、懷安、及紫溝堡等地,張家口因而告急。張家口守軍第
說明:張家口戰役
|
|
臺灣革命同盟會於民國30年(1941)成立,其成立宣言:「夫臺灣自隋以來即為中華領土之一部分…祖國抗日勝利,固為臺灣民眾解放之唯一要素。」成立目標
說明:臺灣革命同盟會的成立與運作
|
|
隨著二二八事件的檢討聲浪,廢除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成立臺灣省政府,已成為定局。民國36年(1947)4月22日,行政院第七八四次會議決議,撤銷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
說明:臺灣省政府的成立
|
|
隨著民國26年(1937)中日戰爭與30年(1941)太平洋戰爭的爆發,有愈來愈多的臺籍日本兵(按:此處廣義地包括軍屬、軍伕)遠赴外地參戰或勞役,戰爭結束各地臺
說明:臺籍日本兵返臺
|